阳煤集团自主研发的机器人项目已试运行一年余成效显著
2015年底以来,这个聪明又敬业的“孩子”不管寒暑、不分昼夜,都在降压站里忙碌着,每天按照巡检轨迹自主巡检3次到5次,每次要在2个多小时内完成高压设备及周边进出线铁塔设备483个测量点的数据监测、回传,每次巡检结束后自动返回充电,以满足巡检连续性的要求。
8月26日,在阳煤集团一矿机电工区北头咀降压站,记者看到了这个可爱的智能巡检机器人。“他”正边走边测,无暇顾及我们这群满怀新奇的访客。
“小人儿”却有大作用
在煤矿变电站的日常运行过程中,站内电力设备和线路的安全隐患通过温度变化、仪表读数和声音异响等信息反馈出来。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巡视人员在变电站内采用手持红外热像仪、目测和耳听的方法,判断设备和线路是否有安全隐患。由于距离、天气以及测量人员经验、技能、情绪等影响,有可能存在检测不及时、漏检、误判等现象,而且人工无法对所得的大量数据进行科学智能分析,不能及时发现隐患而导致事故。
智能机器人设有高清相机、红外热像仪、声音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进行定时定点全覆盖智能检测,可实现设备柔性感知、实时采集、智能分析、综合诊断、异常告警。
“以前我们是人工巡检,会遇到各种问题;现在一点鼠标就可以看到设备的运行情况。那些我们巡检员看不到的远处、高处的设备,智能机器人也能完成检测,降低了安全风险,保证了巡检员的人身安全。”北头咀降压站值班长王莉珍坐在电脑前,观测着数据变化。
机器人代替人工,设备实现智能化管理,实现了减人提效,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巡检设备采购成本——每个机器人可完成2人至4人的工作量,一年可节约用工成本20万元至40万元;投入上,较传统摄像头方式可节约近百万元。
据了解,机器人代替人工,还提升了操作和检修的稳定监测、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了巡检质量,可实时完成隐患预测,有效控制设备受损和事故发生。
“前不久,机器人检测到14米高的架空线路温度过高而报警,人工排查发现是金具异常导致。这个准确及时的报告让我们避免了一起大面积停电事故。”一矿机电工区副主任赵华伟回忆。
从“吃螃蟹”到“摘桃子”
“智能机器人项目由阳煤集团自主研发,到现在已经试运行一年多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煤炭行业,阳煤集团可以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智能机器人系统与变电所监测系统数据融合联动,实现设备缺陷智能感知、缺陷远程智能确认、检修任务智能联动。”阳煤集团副总工程师路永生介绍。
这是阳煤集团创新驱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瞄准国内外自动化、智能化的新技术和新装备,阳煤集团建成了以新元公司为技术引领的一大批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矿井,实现了从地面选煤厂、皮带机运输系统到综采工作面整个生产系统的一键启动。
阳煤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崔建军认为:“综采自动化、智能化成套技术的成功研制推广应用,推动了煤矿生产工艺的革命,保障了安全生产,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说到各类数据,崔建军如数家珍。
——减人效果明显。全集团自动化采煤队平均减员33人,人数减至100人以下,每个班的操作人员平均减少7人至9人。煤矿在岗人数由2013年的78588人减少到目前的55877人,减少22711人。
——效率水平大幅提高。同口径较普通综采面效率平均提高了一半左右,人员效率由2013年874吨/人提高到了目前的1285吨/人,增幅47%。
——成本大幅下降。生产综合成本由2013年的412元/吨降低至目前的239元/吨,降幅达42%。
——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有效杜绝了人身和设备事故。
在以“智”取胜的转型之路上,阳煤集团尝到了“桃子”的甘甜。
要做产业革命排头兵
8月17日,山西省国资委印发《深化国企国资改革21项重点工作》。这标志着山西省国企国资改革已经从布局顶层设计“立柱架梁”,正式迈入对照“施工图”的全面施工阶段。在21项重点工作中,探索省属企业特别是煤炭企业在危险工种和岗位使用智能机器人技术,大力推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先进工艺设备,是其中重要一项。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阳煤集团承载着煤炭产业创新升级的历史使命。
阳煤集团总工程师令狐建设表示:“以此为契机,我们要在煤矿井上和井下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推广自动化、智能化、精准化的开采新技术,大力开展煤矿危险场所和特殊岗位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促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目标的实现。”
8月8日,本着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互利共赢的原则,阳煤集团、神华集团和多家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了“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该组织将针对煤炭精准开采关键科学问题,围绕7个主要研究方向联合开展具有开创性、探索性和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煤炭智能精准开采引领世界煤炭科技未来发展。
- 上一篇:煤炭生产重心明显向西北地区集中 2018/1/6
- 下一篇:公司召开党建群团工作座谈会 2016/4/14